近日,中国人民银行决定,从2018年4月25日起,下调大型商业银行、股份制商业银行、城市商业银行、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、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;同日,上述银行将各自按照“先借先还”的顺序,使用降准释放的资金偿还其所借央行的中期借贷便利(MLF)。
央行表示,以2018年一季度末数据估算,操作当日偿还MLF约9000亿元,同时释放增量资金约4000亿元。此次降准,对市场来说等于实施了一次0.5个百分点的降准。降准对股市、债市和楼市三大市场的影响不言而喻。那么,对于人人都关注的楼市利好还是利空呢?
业内有资深人士表示,流动性释放对楼市是个利好消息,有利于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等数据的上升。对于部分开发商来说,可以缓解资金压力。降准之后不仅可以获取更低成本的资金,还有利于让银行的房贷业务松绑。
房地产是中国金融业的重要组成的一部分,也有人分析,此次降准对于楼市也有负面的一部分。大多数人都是通过房贷来买房的,当商业银行用于房贷的资金增加时,房地产销售必然会出现一定好转,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发展、促进购房需求增加,导致最终结果是房价上涨。
但是业内多方观点已经明示,此次降准不会引发房价上涨。因为房地产市场回归居住属性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,国家已经明确房子是用来住的,不是用来炒的。而且在最近一段时间里,各家商业银行都在上调房地产信贷利率水平,房贷全面涨价几乎已经成为定局。所以购房者无需担心,在这样的大趋势下降准,短期来看对房地产市场并不会有太大影响。
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影响,总体来说,存款准备金率的下降增加了一部分信用的扩张,这对房地产市场影响是正面的。购房者应该把握好市场节奏变化的过程,选择适当的时机入市购房,把控好降准“救市”等政策红利。
经历去年一年多地大浪淘沙似的房地产调控的洗礼,房地产市场已经趋于理性发展,热点一二线城市刚性购房需求被强力压制,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化成效显著,房地产市场将以平稳降温为主。房住不炒、精准调控、长效机制、回归居住属性将成为今后政策的基调。